竹节参简介
竹节参,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主根及外皮,干燥。其根状茎称“竹节参”,块根称“明七”或“白三七”,叶称“七叶子”。
本品略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具肉质侧根。长5~22cm,直径0.8~2.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及根痕。节明显,节间长0.8~2cm,每节有1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苦、后微甜。


竹节参的功效与作用
扑虚强壮,止咳祛痰,止血止痛。主治病后体弱,食欲不振,虚劳痰嗽,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倒经,崩漏,外伤出血,瘴瘕,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风湿关节痛。趺打损伤,痈肿,痔疮,毒蛇咬伤。
1、《纲目拾遗》:“去淤损,止吐衄,补而不峻,大能消瘵,疗跌仆损伤,积血不行。”
2、《草木便方》:“散血,话血。破血。治痈肿,疗犬伤、金刃、跌扑。”
3、《国药提要》:“祛痰。”
4、《贵州民间药物》:“健脾,补肾虚。”
5、《西藏常用中草药》:“治血痢,便血血崩及产后出血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