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两面针是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根。中医认为两面针有祛风通络,行气止痛的功效与作用。常见如两面针牙膏等。
基本信息
来源产地
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根。主产于华南各省及台湾、云南等地。
采收炮制
全年均可采挖。生用。
性状性味
苦、辛,平;有小毒。归肝、胃经。
功效与作用
功效
祛风通络,行气止痛,活血散瘀,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
一、风湿痹痛
本品苦燥辛散,功擅祛风通络止痛,为治风湿骨痛、腰腿疼痛之良药。单用或配伍其他祛风湿药用,内服外用皆能奏效。如《陆川本草》治风湿骨痛,即用两面针根皮9g,鸡蛋1只,水煎服。亦可取两面针根30g,泡酒500mL,7天后取酒服,每次5~10mL,1日3次,用于风湿骨痛、跌打劳伤((云南中草药选》)。又如《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用两面针9g,鸡骨香可制成两面针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2mL(相当根皮3g),每天1~2次,以治风湿关节肌肉疼痛。据临床报道,用此法治疗神经痛、头痛、风湿痛、肠胃绞痛,一般用药5~10分钟即可止痛。
亦有报道,用两面针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1mL,治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尚有用20%入地金牛溶液,治疗腰肌劳损及坐骨神经痛有效。
二、疼痛证
本品辛行苦泄,善能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为作用部位广泛而效力显著的止痛药。既是用治风湿痹痛及跌打损伤瘀痛之良药,亦为治牙痛、胃痛、腹痛等痛症之佳品。
1.牙痛:《岭南采药录》谓“患牙痛,煎水含漱“。或取两面针9~15g,煎水服;或研成粉,每服1.5g,冲水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亦可用两面针120g,了哥王30g,加入75%乙醇浸泡,用药棉蘸药液塞入患处(《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或用两面针、水杨梅各1kg,用95%乙醇浸剂制取1000mL,治蛀牙引起的牙痛,用药棉馥取药液少许,放入蛀牙孔处(《全国中草药汇编》)。均能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近年用两面针提炼制成的两面针牙膏对牙痛牙龈出血、牙周炎确有明显疗效。
2.脘腹疼痛:治胃脘疼(十二指肠溃疡),可用两面针、单根木、千金藤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服0.5~1g,儿童酌减,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据临床报道,用两面针、水田七、七叶一枝花、白及,按2:9:3,配制成细末,每次服15g,每日3次,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一般服药,一般服药一个月症状消失;亦有用两面针2.4g,古羊藤、乌风根、甘草各9g,香附子6g,乌贼骨12g,共研细末,每次服1g,每日3~4次,治疗上述病证,取得满意疗效。尚有报道,用两面针和七叶莲制成注射液,每次肌内注射2mL(相当于两面针1g,七叶莲2g),治疗胆道蛔虫、溃疡病、肠蛔虫病引起的腹痛亦有较好疗效(《中草药新药疗法处方集》)。
两面针注射液是一种良好的止痛剂,现代广泛应用于神经痛、风湿骨痛、腰腿疼痛、跌打伤痛及胃肠纹痛等痛证。一般药后3~10分钟即可止痛,药效持续4~8小时。
三、毒蛇咬伤
本品用于毒蛇咬伤,既可止痛,又能解毒消肿。内服外用均可。如《福建中草药》治蛇咬伤,即取鲜两面针根30g,水煎服;另用鲜根酒磨汁外敷。或用两面针研末,每次服9g;另取末调米泔水外敷。
此外,尚用于烫火伤、喉痹、对口疮、痈肿等,有解毒消肿止痛之效。可捣敷或研末撤于患处。如治烫伤,用两面针粉撒布患处在撒粉前,先用两面针煎水外洗(《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治对口疮,用两面针鲜根皮配红糖少许,捣烂外徽(《福建中草药》)。又如《本草求原》治喉闭,水饮不入:入地金牛根,擂烂,用黄糖煮,做成弹子,含化。括临床报道,取两面针根茎的第2层皮30g研末,加入琥珀末1.5g,调匀,喷于扁桃体表面和咽部;亦可制成片剂含化。每次1g,每日4~6次,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脓肿患者共28例,经治疗2~6天全部获愈。一般用药1天,病情即显好转,表现为体温下降,血象复常,症状改善(解放军180医院.临床资料选编)。
食用方法及注意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使用禁忌
服用不能过量。孕妇忌服。忌与酸味食物同服。
毒副作用
服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出现腹痛、下利;误食其果可引起头晕、眼花、呕吐等中毒症状。另用两面针注射液肌内注射可偶尔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发痒发红,脸颊与发际尤甚,轻度烦躁,呼吸稍促,伴恶心呕吐,血压升高。仅服糖水观察,1小时后自然消失。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本品根含两面针碱、布枯甙、光叶花椒碱酮等。叶和果实中含挥发油。根皮含生物碱,如光叶花椒碱,氧化两面针碱(光叶花椒碱酮)。
药理作用
本品根的水提取物有麻醉作用。两面针中的单体两面针结晶-8有显著的解痉、镇痛作用。两面针碱对小鼠白血病P388有一定作用;两面针碱的甲基衍化物对小鼠白血病L1210显示更强的作用。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对LEWIS肺癌、人体鼻咽癌、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亦有作用。两面针根的醇提取物对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临床新用
1.用于麻醉两面针制剂既可进行表面麻醉,亦可进行局部麻醉。本品制成的表面麻醉剂,用于口腔科手术拔牙,可代替氯乙烷,拔牙108只(84例病人),无痛98只;牙龈脓肿切开18例,无痛14例〔中医临床〕。如制成0.5%溶液进行局部麻醉,应用于门诊小手术输卵管结扎术、扁桃体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等共62例,麻醉效果稳定,无不良反应及肝肾损害〔中草药资料汇编)。
2.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用两面针、韩信草、三桠苦、雾水葛、鸡骨香、犁头草、闹羊花、无爷藤等量,共为细末,用蜜糖加水煮沸,调成糊状备用。先清洁伤口,插引流,再用药按病灶范围大小外敷伤口,小夹板固定,同时可配内服清热解毒、托里排脓等中药。临床治疗13例,痊愈11例,好转2例(《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3.治疗盆腔炎:用两面针10g,白花蛇舌草45g,水煎服,每天1剂。临床治疗77例,痊愈73例,无效4例(《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4.治疗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用金竹糖浆(两面针30g,徐长卿9g,党参15g,茯苓15g,当归9g,山楂15g,昆布9g,甘草6g。一日量)。饭后服,每次15mL,1日3次。治疗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56例一个疗程(为1个月),谷丙转氨酶基本控制26例〔占46.4% ),总有效率为71.4%。其中以肝郁脾虚型降酶效果更显著,基本控制率为63%,有效率为81.5%。
肝肾阴虚型的降酶效果较差,有效率只有50%,3个月后随访17例酶基本控制者,正常13例,复发4例,说明降酶效果较稳定。湿热及阴虚型患者,服后多见口干苦的副作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广州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另用金竹汤(组成与金竹糖浆同)加减治疗血瘀型病毒性肝炎115例,经2个月治疗,谷丙转氨酶基本控制74例,显效8例,好转13例〔中成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