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草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肝定惊。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热病惊风抽搐。
药理作用
(一)保肝、利胆、健胃
本品对四氯化碳肝损害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肝组织细胞变性和坏死,有降低转氨酶的效果。能收缩胆囊和增加胆汁分泌而有利胆作用。龙胆苦苷小量能促进胃液和胃酸的分泌,有健胃作用;大量服用能抑制分泌,减少食欲,阻碍消化。
(二)镇静、降压、利尿
龙胆碱对小鼠有镇静作用,较大剂量会出现麻醉作用,对惊厥有很弱的对抗作用。龙胆酊和龙胆碱有降低血压的作用。龙胆草还有明显的利尿功效。
(三)抗菌、消炎
龙胆煎剂对多种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龙胆碱和龙胆液口服或腹腔注射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并且较水杨酸钠强4~7倍。龙胆注射液可明显促进炎症细胞的吞噬功能。
(四)免疫调节
龙胆草有抑制抗体生成的作用。龙胆泻肝汤注射液能使小鼠胸腺重量增加,促进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的转化。龙胆泻肝汤有抗过敏作用,能使组胺引起的过敏反应明显减轻。
(五)其他
松弛骨骼肌的作用。龙胆苦苷对疟原虫有抑杀作用。龙胆煎剂对猪蛔虫有较强的麻痹和致死作用。

龙胆草的作用
1.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萎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9g,当归3g,生地黄9g,柴胡6g,生甘草6g。水煎服。亦可用丸剂,每服6~9g,日二次,温开水送下。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泻火除湿,为君药。
2.龙胆散(《太平圣惠方》)治劳黄,额上汗出,手足中热,四肢烦疼,薄暮寒热,小便自利等证。龙胆草0.6g,麦冬、甘草、柴胡、麻、犀角各1g,牡蛎30g。上7味为散,水煎,入生地黄汁0.5合,温服。方中龙胆草配伍诸药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之功。
3.单味研末,煎汤服,或开水送服,治肝火上冲所致的鼻衄。
龙胆草的食用方法
龙胆草汤
【处方】 草龙胆1握。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卒然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2升半,分5服。如不愈,更服。
【摘录】 方出《外台》卷二十五引《集验方》,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龙胆草散
【处方】 龙胆草1两,大青1两,柴胡1两,枳实1两(麸炒令黄),栝楼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茵陈1两,川大黄1两(微炒),甘草半两(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壮热,骨节烦疼,连心两肋气账急硬痛,不能食,变为黄。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龙胆丸
【处方】 龙胆22克(去芦、头)牛黄7.5克(细研)龙齿22克。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研入麝香6克,炼蜜和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惊热不退,变而为痫。
【用法用量】 每次5丸,荆芥汤送下,不计时候。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