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拉丁学名:Euphorbia kansui T. N. Liou ex S. B. Ho),多年生草本,高25-40cm。别名主田、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鬼丑、陵泽、为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甘肃、山西、陕西、宁夏、河南等地,多生在低山坡、荒坡、沙地、田边和路旁等,已由人工引种栽培。可作药用。

甘遂的功效:
甘遂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快根,有泻水逐饮、破积通便的功效。别名:主田、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鬼丑、陵泽、肿手花根、九头狮子草、化骨丹、肿手花、头痛花、猫儿眼。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甘遂配伍牵牛子:甘遂泻水逐饮;牵牛子逐水消肿.二者合用可加强逐水消肿之功效 用于治疗水肿腹满、二便不利等。
别名:主田、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鬼丑、陵泽、肿手花根、九头狮子草、化骨丹、肿手花、头痛花、猫儿眼。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归经:脾经;肺经;肾经;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
功效:泻水逐饮;破积通便。
主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5-1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宜用炮制品。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快根。
炮制方法:
1、甘遂:拣去杂质,用水漂净,捞出,晒干。
2、煮甘遂:取净甘遂与豆腐同放铜锅内,加水煮透,取出,除去豆腐,晒至八成干,切碎晒干。(每甘遂100斤,用豆腐50斤)。
3、煨甘遂:取净甘遂置锅内,加入麦麸同炒至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每甘遂100斤,用麦麸30-40斤)。
4、醋甘遂:取净甘遂,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甘遂100斤,用醋30-50斤)。
5、土制:先将细土炒热,加入甘遂用微火炒至膨胀发黄时,筛去黄土即得。
甘遂的作用:
甘遂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毒性较大。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食用过量出现腹痛、下泻、呕吐、脱水、严重时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而死亡。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消肿散结:外用可治痈肿疮疡。
1、甘遂治身面浮肿:甘遂二钱,生研为末,放入猪肾中,外包湿纸煨熟吃下。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如 甘遂-药用部分 觉腹鸣,小便亦通畅,即是见效。
2、甘遂治水肿腹满:甘遂(炒)二钱二分、牵牛一两半,共研为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
3、甘遂治麻木疼痛:甘遂二两、蓖麻子仁四两、樟脑一两,共捣作饼,贴患处。此方名“万灵膏”。内服甘草汤。
4、甘遂治突然耳聋:甘遂半寸。棉裹插耳内,口中嚼少许甘草。
5、甘遂治脚气肿痛:和甘遂半两,木鳖子仁四个,共研为末。每取四钱,放入猪肾中,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米汤送下。不过十服见效。
6、甘遂治大小便不通:甘遂五钱(半生半炒)、胭脂坏了十文,共研匀。每服一钱,加白面四两,和水做成面片,煮熟淡食。待大小便通畅后,再服平胃散加熟附子,每取二钱煎服。
7、消渴:甘遂(麸炒)半两、黄连两,共研细,加蒸饼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汤送下。忌甘草。
8、甘遂治风痰迷心癫痫:甘遂二钱,研为末,放在猪心里。缚紧,纸懈,煨熟。取药出,加辰砂末一钱,分成四份。每服一份,半用过的猪心煎汤调下。以大便下恶物为效,否则须再次服药,此方名“遂心丹”。
9、甘遂治疝气偏肿:甘遂、茴香,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10、痞症(发热、盗汗、胸背疼痛):甘遂包在面中,放浆水内煮十沸,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黄,研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每服一钱,临星时服,冷蜜水送睛。忌油腻鱼肉。
11、甘遂治小儿马脾风(风热喘促,闷乱不安):甘遂(包面中,煮过)一钱半、辰砂(水飞)二钱半、轻四化建设少许,共研为末。服时,先取少许浆不,滴入一为油,然后放药末二、三分在油上。等药下沉,去浆灌服。此方名“无价散”。
12、甘遂治水鼓气湍:甘遂、大戟各一两,慢火炙后,共研为末。每取二、三分,加水半碗,煎开几次,待温服下。不过十服见效。
甘遂用药禁忌:
气虚、阴伤、脾胃衰弱者及孕妇忌服甘遂;甘遂不宜与甘草同用。
甘遂注射给药后可出现头晕、呕吐、恶心腹泻、寒颤和发热等不同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