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还是一个男xing风俗的社会,丁杰能接受入赘实在不易。丁杰与金玲的问题不在于丁杰是否入赘,而在于金玲对此的理解有多深。金玲非但没有珍惜,反而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丁杰之上,直接导致婚姻的破裂。其实,是否入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尊重、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改变世俗是困难的,但尊重和协商可以带来理解与愉悦。
入赘女家
5年前,相貌俊朗的丁杰揣着家乡贵州一所大学的毕业证,独自来到北京闯荡,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漂”一族。他在北五环的一所集体宿舍租了一个廉价的床位作为自己的栖身之地。不久,他便在一家医药公司找到一份销售工作。站在繁华的街道上,丁杰憧憬着未来,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就能在这座城市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组建温馨的家庭,还要把家乡含辛茹苦的父母接来安享晚年。
就在丁杰奋力埋头于事业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邂逅了地地道道的北京女孩金玲。金玲家境殷实,从小养尊处优,对丁杰一见钟情。虽然丁杰对金玲也有好感,但考虑到家境上的悬殊,他还是委婉地对金玲说:“我来自农村,经济条件不好,恐怕给不了你幸福。”然而,这并非金玲需要考虑的问题,她说:“我俩以爱的名义在一起,物质方面不用担心。”在金玲的追求下,他们恋爱了。
相处1年后,两人开始谈婚论嫁。金玲的父母得知未来女婿竟然是个外地的穷小子,大发雷霆,强烈反对这门婚事。金玲则摆出“非丁杰不嫁”的姿态。父母只好让步,同意全款给小两口购置一套婚房,但前提是丁杰必须入赘。可是,丁杰作为家中的独子,按照家乡的习俗,做上门女婿的这一条件是极难接受的。金玲耐心地疏导他:“反正我们结婚后也是在北京生活,无论入赘还是迎娶,你们老家人也不知道。”丁杰只好勉强接受了。他将结婚的喜讯告诉了父母。父母激动万分,张罗着为儿子准备婚事。他却平静地对父母说:“爸妈,我们在北京的大酒店办婚礼,媳妇家都筹备好了,你们不用操心了。”丁杰父母得知儿子找了个北京有钱人家的千金,兴奋中夹杂着丝丝忧愁。
婚礼当天,场面宏大而浪漫,从乡下赶来的丁杰父母显得十分拘谨,和婚礼的情调有些格格不入。临走时,丁杰母亲握着儿子的手说:“儿子,自己要争气,在别人的屋檐下过日子,可要多担待点儿。”丁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苦涩的婚后生活
婚后,丁杰从狭窄阴暗的集体宿舍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商品房,这步跨越使他少奋斗很多年。成家后,他勇挑家庭重担,不愿一直成为岳父母的“寄生虫”。在工作中,随着经验的积累,他的销售业绩有所增加,收入也稳步提高,但远远赶不上妻子的消费水平。他善意地和金玲商量:“以后买东西不一定挑最昂贵的买,好吗?咱俩得开源节流。”金玲顿感自主权受到了挑衅:“你有什么资格说我呀?就凭你挣的那点儿钱,还不够我买化妆品呢!我花的每一分钱都是我父母的,我们住的房子还是我父母的呢!”丁杰被狠狠地噎了回去。
半年后,金玲有了身孕。金玲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女儿。丁杰提议让自己母亲来北京照料,却遭到了金玲的反对:“你妈会用抽油烟机吗?她懂得婴儿护理知识吗?”“我妈的勤劳能干在我们老家可是出了名的。”丁杰一本正经地解释道。“总之,我就是不同意,我宁愿花钱雇保姆和月嫂。”丁杰没再坚持,但金玲对他母亲的蔑视却深深地刺痛了他的每一根神经。
听说孙子出生后,丁杰的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绞尽脑汁给孙子取名字。不过丁杰清楚,父母的煞费苦心是徒劳的,儿子不可能跟自己姓。为了宽慰父母,丁杰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儿子只有跟着金玲姓,才能取得北京户口,这也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好。”说这话时,他内心充满了苦楚。
春节前,丁杰想把儿子带回去让父母见见,不料金玲立即予以否决:“你们老家阴冷潮湿,又没有暖气,把儿子冻坏了怎么办?”无奈,丁杰独自回到老家。丁杰的父母略显失落,但也没有怪罪,他们把儿子儿媳的一切决定都视为对孙子的爱。丁杰返京时,母亲小心翼翼地把为孙子编织的衣物裹了一层又一层,托儿子带到北京。
可惜,爷爷奶奶沉甸甸的爱没有给金玲带来任何惊喜,金玲瞅了瞅一堆没有任何时尚元素的衣服,不屑一顾地说:“这些布料来历不明的衣服,也没有经过正规的质量检验,会不会伤害小孩儿皮肤还不好说,不如干脆扔了算了。”接着,她继续数落丁杰:“你们家只会拿这些没价值的玩意儿糊弄人,你一个大男人想对儿子承担责任,就学学我们同学的老公,自己开公司,挣大钱了都是去国外给孩子买衣服、买牛奶,送孩子上私立幼儿园。你有那个能耐吗?”金玲说的字字句句如锥子般扎向丁杰本已脆弱、敏感的心。他一直在奋斗,可是妻子的要求却总是遥不可及,他心中长期积聚的怒火终于喷发:“早知道你这么瞧不起我,当初我们结婚就是个错误,这日子没法过了。”“我也早就不想受你拖累了,干脆离婚算了。”金玲提起嗓音。
两个年轻气盛的年轻人说到做到,1周后,两人共同到法院办理协议离婚。法庭上,没有争吵,没有埋怨。或许,他们彼此都明白,婚姻恰如穿在脚上的鞋,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
亲情剖析
分析人:宋鱼水(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副院长,全国模范法官,以调解见长)
难道丁杰与金玲的爱错了?很多人会觉得如果没有金玲,丁杰会沿着自己的奋斗目标成为一名进城的拓荒者,吃得苦中苦,享受苦中甜。金玲的出现使他不用为房子奋斗,很容易得到了一切,但是却失去了在金玲心中的价值。金玲给予丁杰的物质并非丁杰所奢望,丁杰给予金玲的精神又被金玲所淡忘。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个人不应有爱,年轻人的爱是纯洁的,两情相悦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一旦产生,是精神、气质、第六感觉的吸引。金玲为了爱,不顾丁杰的一贫如洗而嫁给他,这是一种值得讴歌的选择。
丁杰与金玲的爱情最终没有坚持住,是因为丁杰与金玲受到的是不同价值观的熏陶。丁杰在苦日子中长大,无论日子多么艰难,他都能忍受;而金玲却不同,她最大的难题是即使主观上想过苦日子,但客观上也会受不了的。对金玲而言,好日子过惯了,突然失去花钱如流水的日子是不可忍受的;而坚持这样的日子,除非靠父母养着。一个结了婚、有了孩子的母亲,怎能继续靠父母生存。无奈,她更多的目光盯着老公的钱。当她发现老公虽然努力了,但日子还是要紧巴着过,金玲乱了方寸,左看右看,老公的钱变得越来越重要。金玲终于等不及,讽刺挖苦,直至看丁杰已经不是原来的丁杰。其实,丁杰还是丁杰,是一个仍然在努力的丁杰,变化的是金玲。殊不知,这样的日子只是暂时的。有理想、肯努力、具有坚韧不拔精神的丁杰,一定会改变他们的生活,只是需要时间而已。可是,金玲却把得到的大山又变成碎末扔到海里去了。
金玲戴着城市的有色眼镜瞧不起乡下人,并不是绝对的错。我国一直存在城乡差别,尽管很多人梦想打破,但非一朝一日之事。金玲借着入赘契约与丁杰的父母越走越远,以致丁杰忍无可忍。而父母的养育之恩于丁杰意义非凡,凡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多以孝顺著称。因为父母的远见在于多穷也不能让孩子穷知识,能够让孩子有知识的父母在农村都是了不起的父母。所以,嫁给一个农村孩子的女人,可以伤男方本人,但不能伤他的父母。一旦伤了男方的父母,就等于扭曲了他的价值观,他会因此重新考虑自己的去向。金玲与丁杰感情的断裂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