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上海康定路在西康路和常德路之间的一块老房拆迁工地上,竟也和顺昌路115地块一样,在废墟上留下了不少涂鸦作品。幸运地是,它们还没有被人为覆盖。这些作品风格比较统一,它们充分利用了老房拆迁这一主题,也利用了废墟自身的环境,创造出质量相当不错的作品。图为一张废墟作品,一个缺失的门和小孩面孔融合。

主打
近日,两位涂鸦艺术家在上海的一个拆迁废墟进行的涂鸦创作走红网络,引起许多网友围观和点赞。昨日,作者之一、上海艺术家施政介绍,创作中,意识到了市民对老房子生活的留恋,是“在写实的伤口上,撒一点忧伤的盐”。
中法艺术家合作
涂鸦的地点位于上海康定路600弄,这是闹市区,周围高楼密布。弄堂口堆着废旧的木材,里面是一大片遗留的废墟,多是建筑垃圾和居民废弃的生活用品。
尽管已经拆迁数年,但这里仍有居民未搬走。在上海市静安区土地管理中心的公告中,这里是静安区103街坊地块,2009年获得批复动迁。当年的媒体报道显示,“103号地块曾经是上海旧区改造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占地面积大,涉及动迁的居民户数多、单位户数多。居民们既盼着动迁,又担心动迁过程中暗箱操作吃了亏。”
这些涂鸦作品就在废墟的墙上,约有十余幅。因为画得精美,许多摄影爱好者来此取景,甚至有网友呼吁,为了涂鸦“留下这些建筑”。
涂鸦的作者是上海艺术家施政和法国街头艺术家JulienM alland共同完成。两人从2014年12月24日左右,持续两天。
施政回忆,当时Ju lie nM alland 在上海做展览,想做街头涂鸦艺术,通过经纪人找到了他,两个人决定一起合作。
通过朋友,他们决定把创作地点选在康定路的这个拆迁地块。“没遇到什么阻拦,居民觉得蛮好玩的,很配合。也没有受到政府方面的阻力”,施政说。
上海居住着许多涂鸦艺术家,在市区的拆迁工地中,也曾多次出现拆迁涂鸦。2014年11月,黄浦区115号地块拆迁工地也出现了涂鸦作品,许多人前去参观。但因为各种原因,其中一部分涂鸦,已经被水泥覆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