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打嗝怎么办 老打嗝是什么原因

日期:2017-07-15 09:04:54    来源:久久养生网

喝几口温开水,慢慢咽下,并做弯腰90度的动作10~15次。

文章目录

一、急性胃炎打嗝怎么办
1. 急性胃炎打嗝怎么办呢
2. 老打嗝是什么原因
3. 急性胃炎打嗝如何调理
二、急性胃炎打嗝吃什么食物好
三、急性胃炎打嗝要注意什么

急性胃炎打嗝怎么办

1、急性胃炎打嗝怎么办呢

1.1、喝水弯腰法

喝几口温开水,慢慢咽下,并做弯腰90度的动作10~15次。因胃部离膈肌较近,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在弯腰时,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缓解膈肌痉挛,达到止嗝的目的。

1.2、伸拉舌头法

打嗝不止时,用一块干净纱布垫在舌头上,用手指捏住舌头向外伸拉。此时,会感到腹部有气体上升,打嗝自然消除。

1.3、采用深呼吸的方法

比如在进食时发生呃逆可以暂停进食,作几次深呼吸,往往在短时内能止住。

急性胃炎打嗝怎么办

呃逆频繁时,可自己或请旁人用手指压迫两侧的“少商”穴。“少商”穴位于大拇指甲根部桡侧面,距指甲缘约0.6公分,在黑白肉际交界处。

压迫时要用一定的力量,使患者有明显酸痛感。患者自行压迫可两手交替进行。

1.4、屏气法

直接屏住呼吸30秒-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因为用筷子刺激上颚会诱发咽反射,能使患者突然屏气,使气道内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干扰打嗝的神经反射活动。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2、老打嗝是什么原因

2.1、控制不住的频繁打嗝

如果在不知不觉间吸入了过量空气,就会频繁打嗝。正常人每次大约吸入一茶匙空气,如果一次性吸入过多,身体就会抗议。此时可以先大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弯腰成90度,坚持约10秒钟打嗝就会停止。如果用该方法没有效果,还伴有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胃胀或轻度恶心症状时,就需要警惕是否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泛酸。

2.2、喝饮料太多

喝了太多饮料,胃被塞满后,就把消化液冲淡了,引起打嗝。从香槟酒瓶或者可乐罐里冲出来的压缩气体以同样的力量从消化系统冒出来。这些东西让消化系统充满过量空气,从而引起打嗝。

2.3、服用阿司匹林等易冒泡的药物

头痛时,你是否服用过治头痛的“冒泡”药片有些药片,例如阿司匹林,溶解在水里会冒出碳酸气。这种碳酸气会引起打嗝。

急性胃炎打嗝怎么办

2.4、吃饭太快

在快餐店用餐后常会打嗝。匆匆忙忙进食的时候,会吸入很多空气。所以不要一下子就把盘里的食物消灭了,应该小块小块地吃,细嚼慢咽。

3、急性胃炎打嗝如何调理

3.1、饮食调理

患了急性肠胃炎之后,肠道变得很脆弱,所以在最初的12个小时之内应该先进食。之后可以吃一些容易消化而且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比如鸡蛋羹、大米粥、细面条等,在食用的时候应该少食多餐,而且不能喝牛奶,不能吃糖,不然会增加肠道的负担,加重病情。

3.2、补充水分

急性肠胃炎腹泻次数较多,人很容易脱水,因此要时刻注意补充水分。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喝水来补充,可以喝一些盐水或者是糖水,但是不要喝饮料和牛奶;而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则应该补充一些含有电解质的液体,如生理盐水等。

急性胃炎打嗝吃什么食物好

1、粥类

粥类一般来说比较容易消化,对于胃不好的人来说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特别是八宝粥更是营养丰富,早餐的时候喝一碗粥,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早餐的时候可以食用鸡蛋羹、鸡蛋汤以及各种熬制的粥类。

2、汤水

比较养胃的除了各种粥类外,还有汤汤水水,汤不能是肉汤,而是各种蔬菜汤,比如菠菜汤,鸡蛋汤等等。

3、主食

最能够养胃的就是面条,面条比较软,容易消化,对胃比较好,大米中含有过多的酸,所以不能过多的吃大米,如果熬粥的话,可以放一点小苏打进去,粥比较容易熟烂,对胃比较好,另外就是饼干,对胃液比较好。

急性胃炎打嗝怎么办

4、苹果

苹果能健脾补气,对胃口也比较好,并且能够生津润燥,能够调节肠胃功能预防便秘,比较适合于脾虚食少,胃阴亏虚,阴虚胃痛等。

5、包心菜

包心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具有止痛以及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含有的维生素U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对于胃火以及胃溃疡具有很好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急性胃炎打嗝要注意什么

1、急性肠胃炎患者如出现脱水现象时,可喝些淡盐水、果汁、米粥等,以补充水、盐和维生素。

2、若排气、肠鸣过强时,应避免吃蔗糖及易产气发酵的食物。避免吃油炸、油煎、生冷、含油脂及纤维多的食物。

3、食物应以易消化,质软少渣,无刺激性为宜。可以减轻高纤维素和油脂成份可能给结肠粘膜带来的机械性损伤。

4、急性肠胃炎病人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忌食牛奶及海鲜,蜂蜜及其制品。

5、柿子、石榴、苹果含有鞣酸及果酸成分,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肠炎患者可经常食用。多吃此有止泻作用的食物减轻腹泻。

6、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